中国政府
- 编辑:5moban.com - 18市环保局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先后升级完善1236924小时信访系统、文登环保网站、局长信箱等信访渠道,广泛倾听群众环境诉求,并形成长效机制。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立场则是不排除在其他国际场合就气候变化议题交换看法。坎昆气候大会最终达成获得各国普遍支持的具有实际内容的协议即是对联合国框架的再次确认。
二 三大分歧:绕不过去的坎《坎昆协议》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降低期望值并相互妥协的结果,为了达成挽救阴云笼罩的气候谈判进程,各方在坎昆会议上暂且绕开了构建未来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机制所必须的面对核心议题。另一方面,必须同时承认之所以造成当今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不同,而且在应对和解决相关问题时两者的能力(如资金、技术等)也不同。这些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采取集体气候行动的根本依据。各方开始面对现实,不再期望在短期内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面气候协议。比如,在今年5月召开的国际环境部长会议上,法国和挪威即促使巴西、印尼等热带雨林国家与发达国家就资金援助深入商讨。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并规定,每年召开一次缔约方会议,研讨具体实施公约的相关措施问题。会议期间,日本、俄罗斯等首先发难,明确表示,将不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量化减排指标承诺。它有效地阻隔了俄罗斯的热力散发,也阻挡了巴基斯坦的湿气挥发,将它们锁在特定的区域,让这些热和湿气变得更加强烈。
2010年夏季,巴基斯坦遭受了历史上最糟糕的洪灾,2000多万人受灾。此外,各国需要加强研究,加强观察和监测能力,以便提供预计和减少有关系统的脆弱性。单一寒潮难归因于气候变化,预计高温更频密、寒冷频率会降低本报记者:像最近欧洲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天气,是否说明全球变暖的趋势正在变缓?卡西姆阿斯拉尔:难把一个单一的极端事件归因于气候变化。在中国许多地方,高温打破了历史极端记录,因此中国有了史上最热的夏季。
从7月开始一直到8月中旬的高温导致俄罗斯欧洲国土部分爆发大规模的山林大火,有害气体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人。至于其他的极端气象发生原因就比较复杂。
在8月,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的舟曲遭遇了中国有记录以来最具破坏性的泥石流。但是要指出的是,气候科学家们确实预测极端气象事件会增加,尤其是极端炎热事件,这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原因。本报记者:您提到WCRP利用电脑模型研究预测今后50年至100年大气变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形式等,那么目前电脑模拟出来的场景会有多恶劣?卡西姆阿斯拉尔:早在1990年,气候模型已经预测到在一个变暖的地球上将会出现更强和更频繁的极端气象事件。欧洲和欧亚地区在这个夏季的极端炎热和干旱、巴基斯坦在季风季节遭遇强降雨,也和大气层的阻塞有关系。
排在2010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前三位的分别是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近50℃、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森林大火。WCRP(全球天气研究计划)研究每一个事件,希望弄明白发生的原因以便我们能造出一个计算机模型,让未来的预测更加精确。不过,关于气候变化的政府间座谈会议已经预计气候变化肯定会让极端事件的发生数量增加,特别是热浪和干旱。英国、德国、丹麦、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相继遭遇了强降雪,美国中北部也遭遇暴风雪袭击。
等到了这个世纪的尾声,在2003年欧洲夏天遭遇的那种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全球严寒、洪灾、高温轮番上演,去年中国遭遇最具破坏性泥石流本报记者:您曾讲过,20年来我们从未见过极端天气事件如此频繁、集中地发生。
WCRP和其兄弟研究项目共同领导下的气候研究,目前正在草拟评估和预测未来极端气候事件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它是复杂的大气现象的结果,也是与北冰洋和极地地区变暖的因素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卡西姆阿斯拉尔尽管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指出,目前的大气环流形势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很大不同,但人们对雨雪冰冻灾害是否再现仍心存忧虑。去年全球大旱极寒史上罕见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指出以往100年将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将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的程度。气温超出长期录得的平均值多达7.8℃。今年极端气候事件尚难预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减少极端天气本报记者:您能告诉我们2011年会不会发生和2010年同样或者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吗?卡西姆阿斯拉尔:在这个阶段,还不可能预测2011年将发生什么极端气候事件。不管是俄罗斯热浪还是巴基斯坦洪灾,都和发生在北半球大气流的阻塞事件有关,它让天气模式保持静态,令热量和湿气都不能散开。空气流动的不断变化和它覆盖范围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有所涉及,但是报告认为难以预测。
那么2010年让您印象最为深刻的极端天气事件有哪些?卡西姆阿斯拉尔:2010年有很多的极端气象事件,这里列举当中的主要部分:在2009~2010年间的冬季,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在内的北半球被极端寒冷大范围笼罩着。在欧洲,暴雪中断了空中和陆路交通
全球严寒、洪灾、高温轮番上演,去年中国遭遇最具破坏性泥石流本报记者:您曾讲过,20年来我们从未见过极端天气事件如此频繁、集中地发生。目前欧洲正在重复着和前一年冬季差不多的气候条件,上面已经说到过。
不过,关于气候变化的政府间座谈会议已经预计气候变化肯定会让极端事件的发生数量增加,特别是热浪和干旱。很难将一个单一的极端气象事件归结于气候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卡西姆阿斯拉尔尽管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指出,目前的大气环流形势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很大不同,但人们对雨雪冰冻灾害是否再现仍心存忧虑。在欧洲,暴雪中断了空中和陆路交通。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也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WCRP和其兄弟研究项目共同领导下的气候研究,目前正在草拟评估和预测未来极端气候事件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
本报记者:您曾提到,WCRP的另一项任务是指导人们防范极端天气,您能告诉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防范这样的极端天气吗?卡西姆阿斯拉尔:由于在我们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聚集,地球将继续变暖,因此可能导致在未来出现气象极端事件的增加。在中国许多地方,高温打破了历史极端记录,因此中国有了史上最热的夏季。
2010年6月,是莫斯科有现代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月份。去年全球大旱极寒史上罕见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指出以往100年将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将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的程度。
单一寒潮难归因于气候变化,预计高温更频密、寒冷频率会降低本报记者:像最近欧洲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天气,是否说明全球变暖的趋势正在变缓?卡西姆阿斯拉尔:难把一个单一的极端事件归因于气候变化。等到了这个世纪的尾声,在2003年欧洲夏天遭遇的那种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
它有效地阻隔了俄罗斯的热力散发,也阻挡了巴基斯坦的湿气挥发,将它们锁在特定的区域,让这些热和湿气变得更加强烈。英国、德国、丹麦、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相继遭遇了强降雪,美国中北部也遭遇暴风雪袭击。欧洲和欧亚地区在这个夏季的极端炎热和干旱、巴基斯坦在季风季节遭遇强降雨,也和大气层的阻塞有关系。寒冷事件在当时预计出现频率会降低。
气温超出长期录得的平均值多达7.8℃。此外,各国需要加强研究,加强观察和监测能力,以便提供预计和减少有关系统的脆弱性。
从7月开始一直到8月中旬的高温导致俄罗斯欧洲国土部分爆发大规模的山林大火,有害气体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人。排在2010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前三位的分别是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近50℃、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森林大火。
2010年夏季,巴基斯坦遭受了历史上最糟糕的洪灾,2000多万人受灾。世界气象组织正在搭建一个针对气候服务的国际框架,以便提供适应气候变化的有关信息和服务。